第484章 讓她的大婚無憾
一路疾馳,繞了不知道多少路,猜到了一個莊子前停下,沈羲和不解:“我們為何來此?
”
蕭華雍對她神秘一笑,沒有回答她,牽著她入了內,進了二門,就見到庭院裡立著的高大身影,沈羲和情不自禁喚道:“阿兄!
”
今日送親的時候,沈羲和就猜出那是阿兄,父親不能送嫁,家裡女郎出嫁按照習俗都是兄弟,沈羲和隻有沈雲安這麽一個親哥哥,明面上為了不讓她遺憾,安排了陶家的表兄送嫁。
可這是她一生一次的大婚,她希望沈雲安替她送嫁,隻是她到底明白什麽是無奈是大局,從未提及過。
沈羲和提著裙擺奔到沈雲安的面前,沈雲安因為她的呼喚轉過身,展開雙臂。
沈羲和一把投入他的懷裡,緊緊抱著他,她和阿兄又是一年多未見,盡管時常通信,卻仍是對他想念至極。
沈雲安抱著沈羲和轉了一圈,才放下她,摸了摸她的頭頂,低頭看著她,眼底透著感慨:“阿兄的呦呦長大了。
”
是真的長大了,已經嫁為人妻。
“阿兄,呦呦永遠是阿兄的妹妹。
”沈羲和微微仰著頭,黑曜石般的眼眸倒映著沈雲安的身影,裡面一片溫軟。
蕭華雍站在遠處遠遠看著,原來她也有這般小鳥依人的時候,這是蕭華雍第一次見到。
她不是沒有小女兒的姿態,隻是極少有人能夠讓她展露。
哪怕她現在對自己包容、遷就、信任,卻從未有過在他面前這般柔軟過。
他很羨慕沈羲和在沈雲安面前的模樣,但沒有嫉妒,沈雲安用了十五年的朝夕相對,根深蒂固的血脈親情,才能得到這些,他與她不過相識不到三載。
沈雲安攤開手,掌心你有一顆狼牙,根部鑽了個孔,一根繩子穿透:“還記得這顆狼牙麽?
”
沈羲和低頭,光滑已經有些磨損的狼牙,昭示著它的歲月長久,這顆狼牙其實是兩顆,是沈羲和七歲那年,聽聞伴隨將士們訓練的沈雲安失蹤,顧不上旁人的阻撓,支開了所有人,偷跑出去尋沈雲安。
那時的沈雲安也不過是個小少年,他隻是踩空了雪地,瞬間被雪埋才無人發現他如何失蹤,等他千辛萬苦爬上來,恰好與上了沈羲和,兄妹倆運氣不好又遇上了瘸了腿被驅逐的餓狼,沈雲安身上沒有任何趁手的兵刃,十五六歲的少年郎,赤手空拳和餓狼博弈,弄得遍體鱗傷,最後準備抱著餓狼同歸於盡。
是沈羲和尋了尖銳的樹枝,順著他和餓狼滾下去的雪坡一路追下來,鼓足了勇氣,孤注一擲朝著餓狼的眼珠子插下去。
那時候沈雲安和餓狼扭在一起,沈羲和也許根本傷不了餓狼,反而戳上沈雲安,可他們都清楚,機會隻有一次,對於幼小的沈羲和而言,這需要極大的勇氣。
但是她沒有遲疑,精準戳爆了餓狼一隻眼睛,才為他贏來了短暫的契機,等他把餓狼弄死,轉過頭就發現沈羲和早已經暈倒過去,她不是被嚇暈,是病發喘不上氣。
若非阿爹及時趕到,還帶了一直給沈羲和醫治的大夫,隻怕他就要失去妹妹。
後來這頭狼被帶回去,沈雲安拔了它兩顆鋒利的牙齒,一直將牙齒戴在身上。
之後無數次戰場上浴血奮戰,無論多麽艱難困苦,隻要看到這兩顆狼牙,沈雲安就能想到那年,他若是不咬牙堅持下去,沈羲和也會淪為餓狼的口糧,他就能湧起無限的戰鬥力。
“那時便想贈與你,可阿爹說你是女郎,怎能隨身帶著狼牙?
你氣血弱,這等血腥兇悍之物,也會壓了你的福氣。
”沈雲安擡起沈羲和一隻手,將之放在她掌心,“現在呦呦身子大好,定能壓住它的兇氣,日後我們兄妹,一人一顆,想念阿兄時,看它便是。
”
說著頓了頓,沈雲安壓低聲音道:“阿兄,亦然。
”
狼牙是溫熱的,沈雲安應該一直捏在掌心,上面殘留著沈雲安掌心的溫度。
沈羲和收攏五指,企圖以此來隔絕微涼的夜風吹散它氤氳的溫度。
沈雲安低頭依依不舍看了沈羲和片刻,才艱澀道:“阿兄要走了,呦呦,照顧好自己。
”
“嗯。
”沈羲和勉強勾起一抹笑容,沉悶地應了聲,她不敢開口說話。
今日的她格外的心靈脆弱,出門拜別阿爹的時候,她便忍不住落了淚,現在她也覺著自己或許有些忍不住淚意。
沈雲安握著沈羲和的手,走到蕭華雍的面前,將妹妹交給他,沒有多言,隻是握著拳頭的手,捶了一下蕭華雍的胸口,他提步往後退,一直看著沈羲和,直到退到了門口,才轉身大步離去。
沈羲和沒有動,直到院外馬兒嘶鳴聲傳來,噠噠的馬蹄聲遠去,她才忍不住垂下眼簾。
“我如此安排,是盼著你歡喜,反倒惹了你傷心。
”蕭華雍輕歎一口氣,將她攔在懷裡,籠著她半個身子道。
沈羲和偏頭,有些濕意的雙瞳透著感激:“殿下,我很歡喜。
多謝殿下,為我籌謀至此。
”
她現在知道了,除夕夜那晚,他來尋沈嶽山便是為了此事,尋個人假扮成沈雲安留在西北,可以假裝病了幾日,沈雲安快馬加鞭趕來,替她送嫁。
他有護在她的婚輦邊,親自將她送入朱雀門,做到了每一個兄長必須做到的事情。
她的大婚,因此而沒有半點遺憾。
所以那夜沈嶽山才會接納蕭華雍留下,因為他發現眼前這個女婿,比他所想的還要在意他的女兒,嫁給了他,她一定不會比未出閣之時過得差。
要知道這件事情是天大的風險,就連他們心中遺憾,都不敢做出這樣的冒險之舉,蕭華雍卻為了能夠讓沈羲和此生無憾,而冒險而為之,並且直言,若有紕漏,他一人承擔。
為了確保萬無一失,其中蕭華雍費了多少心思,耗了多少人力,隻有參與的沈嶽山心裡清楚。
(本章完)